您好,欢迎访问海南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

用户登录 注册
管理员登录

服务热线

0898-65521815

扫码立即沟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南繁专家海南育种忙

热词:种业振兴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3月8日消息(记者 利声富)北京与海南的空间距离很遥远。但这几天,两个地方又很“近”,拉近两地距离的,就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最近这些天,位于三亚、陵水、乐东的南繁基地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南繁科研人员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或在地里授粉,或在田间劳作,或在实验室做实验。为的是,选育新品种,强壮种业“中国芯”,做强“南繁硅谷”。

刘波在三亚崖州南繁育种基地进行玉米授粉。记者 利声富 摄

“你看,这水稻穗多沉。”3月8日,陵水安马洋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海南分子育种基地高级工程师刘华招蹲在田埂边,用手托起几串沉甸甸的“南香丝禾”稻穗说,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让南繁育种人“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更足、信心更坚。

“当前,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全面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必须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选育好南繁种子。”刘华招说,为加快南繁成果就地转化,他根据陵水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选用海南山兰稻与泰国香稻配置杂交而成的“南香丝禾”目前试验亩产超500公斤。

赵国忠在三亚崖州南繁育种基地种植的棉花。记者 利声富 摄

三亚市崖州南繁育种基地里,中国农业大学作物育种海南基地负责人刘波带着几名研究生一起采收成熟的玉米。谈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刘波心潮澎湃。自2002年从事玉米育种工作来,为选育出优异的玉米新品种,刘波每年春节都在海南的南繁育种基地里,至今已21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将继续扎根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加大技术攻关力度,选育出高产、优质的新品种,突破种业‘卡脖子’问题。”刘波说,世界育种模式不断变化,作为一名南繁人,加快育种步伐、成果转化进度,是“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最好诠释。

刘华招在陵水安马洋南繁育种基地观察水稻长势。记者 利声富 摄

一般情况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要经过8至10代。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北方育种只能一年一代。海南有着不可替代的光和热,是选育良种的好地方。于是,育种科研人员将夏季在北方种植的农作物育种材料,于冬春季节在温暖的海南的三亚、陵水、乐东等地再种植一季或两季,以缩短育种周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每年冬春,来自全国数百家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汇聚海南,全身心投入南繁育制种科研中,很多优良的水稻、玉米、棉花、小麦品种诞生在此。据估算,截至目前,我国育成农作物70%的新品种都经过南繁。